现代企业资本股市如此,新生的艺术品股市有没有类似意义呢?笔者以为不但有,而且如果能够健康成长,还将可产生与企业股市齐头并进、开创物质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重大意义。
但是,信贷的增速仍然远远高于名义GDP的增幅(今年前三季度为9.5%)。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远非易事。
六十条措施涉及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、党建六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方案,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完成《决定》中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。但是,就短期而言,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,而去产能去杠杆对经济有负面影响。这与中国政府"稳中求进"的基调不符。而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新的货币传导机制仍未建立,央行与市场之间的沟通也有待完善。在很大程度上,稳增长和防风险在当下是一对矛盾体。
稳增长本身固然可以避免短期内风险的爆发,但也导致金融风险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发酵。虽然这一总水平从国际比较看并非特别高,但是,负债上升的速度是惊人的。但日本的经济政策实验同样将给亚洲地区构成风险。
日本拥有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企业,这些企业在很多行业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。日本政府还提高了官方发展援助规模,近期宣布将向东盟的基础设施项目额外提供200亿美元资金。真正重要的因素在于银行贷款,这是流动性从日本到亚洲其他地区的传统传导途径。日本政府也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海外,鼓励企业进一步出海冒险。
去年日企的海外直接投资增速已然回升,并将进一步加快。但可惜的是,日本仅出现了小规模的资本外流,这使亚洲地区面临着世界另一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威胁。
但另一方面的影响则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消化,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经济体可能将生产转移到海外。与此同时,日本央行与邻国央行签署了一系列新的货币互换协议,部分目的在于对可能的撤资行为加强防范。今年第二季度提高销售税等措施可能导致日本经济增速大幅下降,进而促使日本企业将投资计划束之高阁,以及银行减少放贷。当这一政策公布时,市场普遍预计日本将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,进而刺激亚洲地区经济体的快速增长。
投资者总是极度缺乏耐心,期盼短期内有大规模资金从日本流出。到目前为止,韩国以及台湾的企业很有效地顶住了日元汇率下滑带来的竞争压力。日本的金融机构已经在加快海外收购步伐,并扩大自身所持的海外资产规模。近些年来支撑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--由美联储(US Federal Reserve)提供的廉价资金以及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--开始熄火。
中国可能进一步加强努力,通过签署贸易与投资协议来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。这将对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构成负面影响,但将进一步提振东盟甚至印度的市场发展,因为这些地区的生产成本要低得多。
而在中国大陆,虽然经济结构改革亟待推进,但它将抑制需求的潜在反弹。日本既是投资者,也是竞争者,此外还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流动性来源。
比如说,倘若日本国内经济政策失误,将在整个亚洲地区激起比过去更强烈的回响。日本将向亚洲新兴经济体提供支持,也将给它们带来挑战。以上这些反映出了一个更宏观的战略调整。2014年,东盟(Asean)将成为受益于日本央行注入流动性的典型代表。随着国内人口数量下降,日本企业开始大力开拓前景看好的新市场,而不是仅仅将其当做是出口生产基地。日元走软也会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风险。
进入专题: 亚洲经济 。因此,不论是看好还是看淡亚洲前景,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者们都应当持续关注日本动态。
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蕴含的风险,已在2013年中得到了有力展现。 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者展望未来时感到些许恐慌,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。
因此,日元汇率走软并不会阻碍日本扩大海外投资,事实上甚至可能促使日本企业加快海外资产收购,以降低收购成本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(Shinzo Abe)上任接近一年,但已遍访东盟每个成员国,并与它们签署了旨在加强联系的经贸协议。
不过,日本金融机构的动作慢于其他国家,虽然计划和执行的节奏更为慎重,但最终展现出的决心则令人印象深刻。鉴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健攀升,中国可能也将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日元贬值的压力,即使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尚未直接与日本企业展开竞争。因此,日本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重建联系应有助于缓和2014年的经济形势动荡对欧洲来说,真正的危险在于自满情绪开始涌现。
或许全球经济在2014年会比2013年略有进步,或许不会。在西班牙和希腊有超过50%的年轻人依然失业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缺少真实的需求——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,以及更广泛的调整各国经济以适应气候变化挑战等方面。我们全球市场经济的运转出现了问题。
在美国,日益严重的经济差距——美国的经济不平等程度为发达国家之最——还伴随着严重的政治两极分化。和前几年一样,2013年困扰全球经济的根本性问题仍然是全球总需求不足。
但是,全球私人金融系统似乎无力利用全球结余来满足这些需求,而盛行的意识形态则妨碍了我们考虑替代性的安排。欧洲的二次衰退在2013年宣告结束,但没有人可以负责任地宣称复苏将随之而来。尽管如此,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放缓还是令人失望——考虑到2014年可能延续这一趋势就更加如此。现在就结束低利率肯定是不明智的,尽管QE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好处可能很小,在海外还可能提升了风险。
我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。在这两方面,欧元区和一年前相比没有多少进步。
不管在国家还是在全球层面,政治制度似乎都无力引入可带来更光明未来的改革。是的,我们避免了大萧条Ⅱ,却步入了大萎靡(Great Malaise),发达经济体的大部分人收入几乎没有增长。
正如QE的引入助长了货币升值,宣布其终结就触发了贬值。从持续大萎靡的更广阔角度来看,2013年和2014年都将被视为浪费机会之年。